【小学】性格内向和社交能力无关

浏览次数:789      时间:2022-03-29

作者:C妈

来源:CC爸妈

ID:cc-bama


春暖花开,万物复苏,闷了一冬天的娃们终于再次聚首,在阳光下肆意撒欢、快乐奔跑,多美好的一件事。
可偏偏天不遂人愿,这就有闺蜜求助:


儿子特别内向,和小朋友玩不到一块去,带他出去玩,就只会在旁边傻看着别人玩。

哪怕是跟认识的孩子一起玩,他也一副老干部的做派,别家娃大吼大叫、乱跑乱跳,他呢,开心就动动嘴角,玩半天不说一句话,别人都怀疑他是哑巴。

这该怎么办呢?

图片

之前写过几篇关于孩子社交的文,有兴趣的可以翻回去看看,这篇我专门讲讲内向慢热孩子的社交问题。

就我多年带娃溜社区小广场的观察,内向慢热的孩子可能会更倾向于这样的社交方式:

  • 他们遇到同龄的小朋友在玩耍,不会主动加入,而是先远远地观察;

  • 他们不愿意主动开口跟陌生人说话,别人主动搭讪,外在表现的很冷淡,其实内在很开心;

  • 他们生怕被人拒绝,有时会先一步拒绝与人交往;

  • 他们特别害怕冲突,一旦遇到冲突,立刻会逃得远远的;

  • 哪怕是和小朋友一起玩,他们也很少提出自己的想法,更愿意做小透明和小跟班。

别的小朋友很快就跟小伙伴们打成一片,自家娃独自一人蜷缩在角落里,显得格格不入,老母亲心里肯定会不痛快。

如果旁边有人再议论两句:“这孩子这么害羞啊!跟他们一起玩去啊!”

那心情会更加酸爽。

孩子不合群,家长们不用过于焦虑


虽然3-5岁的时候,孩子进入社交敏感期,会特别在意与同龄人交往,可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特性,并不是每个人都是极度需要朋友的,独自一个人并不等于孤独。

有些内向孩子不想凑人群,是因为他的社交意愿比较低。

外向开朗的孩子喜欢外面世界的吵闹,内向慢热的孩子喜欢独处的安静,对这种孩子来说,静静地做吃瓜群众,他感觉很舒服、自在,我们又何必为他揪心呢!

更不要拿“现在这么内向,以后走入社会怎么办啊”这种想法吓唬自己。

就以C爸为例,他自小就是个特内向的人,现在还有点社恐,在陌生的、人多的场合会觉得很局促,可这并没有影响到他的工作和学习,C爸也交到了好几个感情深厚的朋友。

我还特意为这个问题做过调查,据说,俄罗斯总统普京平时就特别的沉默寡言,印度国父甘地小时候就特别的腼腆,腾讯的创始人马化腾也是内向的人,看到摄像机就紧张。

他们都属于不善交往、不善言谈的性格特征,可也没阻碍人家成功啊。

更加不要在乎别人的议论,自家孩子正常不正常,自己最清楚,我们只要不在意,别人的指指点点就是空气。

孩子不凑人群,家长切忌逼着孩子交朋友

很多家长看到孩子不合群,为了让孩子交到朋友,会鼓舞孩子:“宝,看小朋友们玩的多开心,你去加入他们吧!

还有妈妈会帮孩子搭线:“我家这个小弟弟很害羞,你们来叫他一起玩”。

其实,这两种做法都会给孩子传达一个信息:我特别不擅长与人交往。

这无形中给了孩子一个负面强化。

老朋友都知道我老生常谈的一个养育论调:最好的养育不是修正,是匹配。

匹配的本质就是,理解和尊重孩子原本的样子。

让孩子从心里认为我的妈妈是非常认可欣赏我的,全世界哪怕所有人都不认可欣赏我,我妈妈也认为我是这个世界上最棒的小孩。

如果家长认为内向慢热、甚至不愿合群是一件很正常的事儿,孩子就不会认为这是自己身上的不足之处,会很坦然的接纳自己。

反之,家长越是纠正,孩子越是拧巴。

孩子想在旁边远远观察,就让他观察呗,对孩子来说,这也是一种人际交往方式。

如果碰到认识的朋友,家长可以主动和人打招呼,并自然的引导孩子也打个招呼,不用逼着孩子一定要说什么话。

孩子的学习是以模仿和重复为主,我们给他提供一个良好的交往环境、给他做出自如应对的模板,剩下的完全可以让他自己去慢慢体悟。

爸爸妈妈们要相信,交往玩耍是孩子的天性,他总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式!

而且啊,儿童发展心理学家发现,真正妨碍孩子社交性格的特征并不是内向,而是害羞紧张和冲动急躁,前者让小朋友不易结交到新朋友,后者让小朋友不易维持友谊。

心理学家皮亚杰曾提出:



儿童的“童年时代有两个世界”,一是父母和儿童相互作用的世界,一是同伴的世界。同伴群体对儿童的发展,起着与父母同样重要甚至更重要的作用。


孩子需要朋友,他们的成长过程渴望获得同伴的认可和陪伴,这是父母和其他任何东西都替代不了的。

社交是孩子的刚需,父母真正需要注意的,是当孩子有社交意愿(想去玩),但缺乏社交技巧/能力时(不知道怎么加入),你可以提供什么实质性的帮助。

如果孩子因为害羞慢热,不敢凑人群,不会交朋友,家长可以适时的推一把。

1、拿出点社交货币,帮助孩子融入

一块儿溜娃的王奶奶,每次出门,都会带一个小包,里面放点小零食、小玩具,每次到小广场都会把东西拿出来分给旁边的孩子吃吃玩玩,孩子们很自然的就跟她家小孙子凑成一堆了。

“哥哥,这个玩具怎么玩啊?”别的孩子主动搭讪,他家孩子虽然话不多,也不太热络,却很受大家欢迎。

我最近新学着一个词:社交货币

就好比我们与陌生人见面,手里拎一个时尚新潮的包包,很容易就能跟同样热爱包包的朋友找到共同话题,包包发挥的就是社交货币的作用。

自家孩子慢热内向,家长不妨主动一点,给孩子准备点“社交货币”,帮他们搭起一座桥梁,让大家主动向他们发出邀约,顺利破冰。

顺利破冰的时候多了,孩子与他人建立交集的意愿也会强烈很多。

社交货币除了零食、玩具外,还可以是一个大玩伴,比如耍宝的老母亲。

我有一段时间带CC出门,都会主动招呼小朋友来玩小游戏。

“老狼、老狼,几点了”,我是老狼,“老鹰捉小鸡”,我是老鹰,追着一帮孩子嘻嘻哈哈的跑,自家娃自然就融入其中了。

2、做一些深入社交,帮助孩子巩固友情

内向慢热的孩子在人群中会很局促,可给他一个在小群体中社交的机会,比如,单独跟某个熟悉的人交往,他就会很自在。

家长可以观察孩子平时跟哪个朋友比较投缘,然后有意识的帮他做一些深入社交。比如来一场私下的一对一的互相串门或相约周末一起遛娃。

对内向慢热的孩子来说,朋友贵精不贵多,有一两个有共同爱好的朋友,在一起时很舒服、很放松,他的幸福感就足可以建立起来了。

3、培养一个爱好,给孩子一份社交的底气

最早提出“内向”性格的心理学家荣格认为:人的性格没有纯粹的内向或者外向。

内向的人平时可能少言寡语,可遇到自己喜欢的话题,他一样能侃侃而谈。

我们可以有意识的培养孩子一个兴趣爱好,比如孩子喜欢乐高,我们就可以让他做这个方面的小专家。

我们院里一个小孩就是个乐高迷,平时不言不语,一碰到跟乐高相关的话题,他每次都会主动开口,见谁跟谁说,一说就停不下来。

每次说的时候,周围的人都能感受到他释放的那种自信和快乐,大家都很喜欢他,提起他都是“那个喜欢乐高的孩子”。

前面说了,内向慢热的性格跟孩子交朋友并没有直接的关系,他们只是更需要家长多引导一下,自然就会慢慢建起来让自己舒服、又不会特别另类的社交能力。

美国心理学家、心理临床医师马蒂·莱利在《内向者优势》一书中指出:

内向的人喜欢沉浸在安静的活动中,这让他们不受纷繁嘈杂的外部世界的打扰,对事情有更深入的思考,更能够集中注意力做事。

比起呼朋唤友、高朋满座的外向者来说,内向者做事更专注,也更容易得到朋友们的信赖和支持。

家有内向慢热娃,我们不用羡慕别人家孩子怎样怎样,自家孩子就是老天最好的恩赐。

我们只需要肯定他、信任他,他自然就能摸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路

文章来源:公众号“CC爸妈”(ID:cc-ba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