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浇灌,静待花开 ——《为当今家长们教育孩子支招》观后感

浏览次数:1507      时间:2019-09-16


瑶海区大通路小学

五(4)班

孔一脉家长:杨玲

指导教师:朱艳兰

当今社会竞争近乎于残酷,每个家庭把孩子的教育都作为首要任务,每个家长都对自己的教育方式和孩子成长有着太多迷茫。今天通过观看司有和教授关于家庭教育的问题及教育方式的讲座让我在迷茫中看到一丝曙光,也让我深刻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

我和大多数的家长一样,都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今天通过讲座我才知道,我的孩子已经错过了早期教育机遇期。但是司教授同时也告诉我们,孩子的“起跑线”并不只有一次,只要家长能够善于诱导把握好孩子的早期诱发机遇期,孩子同样能够取得质的飞跃。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兴趣,需要家长去学习,家庭教育只有持之以恒才能成功。四年级之前,孩子延续了之前的良好状态,遗憾的是,那时我们没有把培养学习习惯和兴趣放到一定高度,造成了后来他的学习不自律和反复,盯一盯就紧,放一放就松,一方面因为我的工作原因,另一方面因为孩子成绩没有明显变化的情况下,对孩子的关注没有到位,没能及时发现孩子不认真、开始敷衍的这些细微变化,发现孩子迷恋上电子游戏这个问题,已是半年后。一天晚上,孩子在作业没有完成的情况下,借口上网查资料玩起了游戏,这件事对妈妈的冲击力无疑是巨大的。冷静下来,首先是找他谈话,但像大人一样,迷恋一件事情之后,放下是多么的艰难。在苦口婆心、死盯紧防多项措施之后,孩子仍无悔改。心急之下,我跟孩子谈判:现在放弃学习意味着今后将无法解决自己最基本的生存问题,父母有义务负责生活和学习,但没有义务为打游戏提供免费午餐,想打游戏可以,从现在开始,你只要自己解决吃饭问题,不学习也可以。于是从第二天早上开始,早餐没有了,我建议他:早点起床,赶在捡垃圾的人之前把垃圾捡了去换早饭,孩子拒绝了,说不吃饭可以。中午,回到家,照样没有饭吃,我主动把电脑打开,让他玩……到了晚上,坐到餐桌前,饿了一天的他,看着一桌子香喷喷的饭菜直咽口水,一边承认错误一边跟妈妈保证再也不玩游戏了……这件事情,至今在我和他的心里都深刻而难以忘记,也让我明白:问题总是在萌芽状态时更好解决,对孩子的伤害和影响也最小。而家庭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程,稍有松懈,将前功尽弃。

在讲座中我听到了一个新的名词“非智力因素”, 孩子可以通过提高非智力因素的水平来促进其智力快速发展。“非智力因素”就是诱发孩子的浓厚的兴趣,强烈的专注力,高度的自觉性,好胜攀比意识和坚毅的品质来达到快速提升孩子的智力水平。在“非智力因素”中首要条件就是诱发孩子的浓厚的兴趣,反思自我,在日常对孩子的教育中,我们经常会说“别人的孩子怎么怎么样”“你看看,你们班其他的同学怎么怎么样”,听取讲座后我意识到自身的问题,我这不是在提高孩子的信心而是在打击孩子的信心。在横向对比与纵相对比的问题上,我们往往采用的是横向对比,忽略了孩子的进步,打击了孩子的自信心。孩子在自信缺失的状态下,他们是不可能对学习产生兴趣的,他们拥有的只有内心的抗拒和惧怕,他们会选择逃避甚至于为学习和家长对抗。没有了兴趣,其他就无从说起了。

在讲座上司教授说过一句话“孩子不听话,不是孩子的错,是家长没有说到孩子心里去,需要改变的是家长,家长需要解决的是怎么说孩子才愿意听”。孩子的逆反心理是家庭教育的重要特征,诱导是可能的,逆反不是必然的。我们常以“命令式”“任务式”的态度,“训导式”的口气教育孩子,导致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出了问题到处询问“怎么办”,但从来不去想“为什么”。老师是园丁,在学校给予孩子们智力上的培养。家长是什么?家长是为孩子修枝剪叶,驱“虫”治“病”的人,是培养孩子心力,行力,魅力的人。当家长每每到老师那里喋喋不休的诉说孩子的种种问题时,作为孩子的家长,我们是否意识到这是家庭教育的缺失,是因为我们对教育方法的理解不当或是不知道变通导致的。

我们是什么,我们是孩子们的“仪容镜”。我们想让孩子变成什么样的人,我们就必须先做成这样的人,“以身作则”这个信念要在家长的心里生根。我们是什么,我们是孩子们的“调理师”。把握好孩子的好胜心,树立前进路上的标杆,诱导孩子向标杆靠拢,超越。

孩子是我们的未来,孩子的未来是社会的。我们家长要做的就是磨尽孩子们外表的锈渍,让孩子们在人生的旅途上励志前行,尽显锋芒人生。